-
培训需求分析——常用的5种调研方法种类及选择
本文内容选择《培训需求分析与年度计划制定)一书内容,正文4939字,预计阅读时间:8分钟 本文中所涉及的“调研”是指需求分析数据采集方法的概括性总称,包含但不仅限于问卷调研、小组访谈、一对一访谈、岗位观察等方法。因此,将着重于各类型调研方法的优缺点分析,侧重调研问卷工具开发以及访谈大纲工具开发。 培训需求调研,可以采用问卷调研、访谈、观察、文档分析、关键事件分析、焦点讨论、绩效分析、考试、岗位要求/工作任务分析等多种方法,不同方法各有优劣。实际应用中,根据企业的客观情况,如培训对象、人员规模、地…
-
高教生态如何应对AI挑战和机遇
以制度体系提供规范框架,以伦理建设塑造应用文化,以技术工具优化风险管控,以评价改革引导发展方向,在人工智能时代守住育人初心,实现技术赋能与教育本质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指出,推进人工智能全学段教育和全社会通识教育,源源不断培养高素质人才。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重要论述,牢牢把握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价值、目标任务和理念方法,抢抓人工智能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智能技术的变革性力量,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台阶。高…
-
高校如何建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工智能素养正逐渐成为全球各行业从业者的基本能力。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阵地,承担着为社会输送具备人工智能素养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使命。 2025年4月,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明确提出,建设“通用+特色”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人工智能通识课的核心目标并非培养人工智能专业人才,而是面向各专业学生,普及人工智能基础知识,培养其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的能力,使其成为“懂人工智能”的跨领域人才。 1.分类分层构建课程体系 开设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时,各类高…
-
内训师转型新方向:另外4个“师”
多年来流行“内训师培养项目”,企业培养了大量内训师,为汇聚知识资产、传播组织智慧、培养优秀人才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毕竟企业内部的培训需求有限,随着内训师培养数量的增加,形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很多内训师常年无课可讲,造成资源浪费。 问题关键在于企业内部对于同一个课题的培训需求并不多,比如认证了一门管理类课程,但管理者数量有限,每个内训师每年讲课数量有限,这样的课量也很难锻炼出高水平的讲师。 再进一步,随着业务的发展,企业内新问题层出不穷,也很难依赖于内训师已有的标准课程来解决问题;同时,业务问…
-
什么真正决定了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未来?
几周前,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发布了一项关于人工智能如何影响大脑的研究。这项研究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铺天盖地的帖子和评论,因为它得出了一个引人深思的结论:依赖 ChatGPT 进行写作任务的学生在脑电图扫描中,表现出较低的大脑参与度。这暗示着将思考任务交给人工智能,实际上会降低我们的神经活动。对于任何使用过人工智能的人来说,不难看出人工智能系统如何成为助长思维懒惰的学习拐杖。 但我认为,简单地得出“人工智能损害学习”的结论并不能说明全部问题。在这篇文章中,我想从四个角度探讨人工智能对教育的潜在影响…
-
传统在线学习系统革命:当AI成为你的首席学习官
告别千人一面,拥抱千人千面的学习新时代 当传统在线学习系统遭遇AI,一场静悄悄的变革正在悄然发生。 你是否也曾为这些问题失眠? 这正是众多企业培训负责人每日面对的窘境。传统在线学习系统固然高效,却在个性化、教学效率和体验上存在明显瓶颈。 AI技术正在打破这些困境。 痛点剖析:传统在线学习系统的核心瓶颈 传统系统的痛点根源于其“刚性”特质: AI赋能:为在线学习注入智能基因 AI并非替代传统系统,而是作为强大的“增强引擎”融入各环节,使其焕发新生: 一、在线学习:重塑个性化体验 二、在线考试:深化…
-
大咖说|郑庆华:当人工智能成为“最强大脑”,未来教育何为?
当人工智能成为史上无所不能的“最强大脑”,我们该怎样开展教育? 教什么、怎么教,才能跟上时代变化,让孩子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7月26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智能教育论坛上,同济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郑庆华带来题为“人工智能赋能未来教育”的分享。 以下内容根据现场录音整理而成,内容略作删改。 AI正在打造未来教育新形态 人工智能正推动教育形态从传统的“师-生”二元结构向“师-机-生”三元结构转型。 新形态通过互教互学实现人机协同,突破了单一的教学关系,并依托虚实一体促进物理空间与数字…
-
教师节赋能 | 教学黄金三角:授课技巧×案例开发×课程开发的系统化构建路径
内训师作为企业知识传递、技能传承的核心力量,其能力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与组织发展效能。授课技巧、课程开发、案例开发三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内训师的核心能力体系,也是推动企业内部培训从 “形式化” 走向 “实效化” 的关键抓手。正值教师节来临之际,今天我们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展开干货内容分享。 01 课程设计与开发流程 1、培训课程分析 分析学员、工作任务及培训环境。培训工作要以目标为导向因人施教、因地制宜。只有在充分考虑学员的知识差异,能力高低之后,结合培训课程的内外环境,才能设置出针对性较…
-
以需求为尺,构建多元课程:老年教育课程建设的实践探索
加强老年教育课程建设,以需求理论为牵引,系统推进课程内容、形式与保障创新,是提升“文化养老”质量的有效途径。 文/张宏文?杨敏?温雪 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老龄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举措。作为深度老龄化地区,张家口市60岁以上人口109.44万,占全市人口比重为23.54%,目前全市18所老年大学服务3535名学员,但课程供给与老年人日益多元化、高层次的学习需求之间仍存在显著矛盾。 老年教育课程作为核心资源,其建设质量直接关乎“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目标的实现。张家口老年开放大学(张家…
-
“4F”培训模式助力锻造国家管网集团基层作业区全能指挥官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继续教育学院聚焦国家管网集团人才培养需求,结合企业目标定位及发展实际,面向企业基层作业区(站队)主要负责人,量身定制“4F”(Focus)培训模式,为国家管网集团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作风严实”的管网“铁军”加油助力。 文/刘润?魏洪?李翔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坚持各方面人才一起抓,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作为我国能源领域的重要骨干企业,国家管网集团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人才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实施“人才立企强企”战略,着力加强…
